建筑全生命周期包含建材生产、建设施工、运行维护三个环节,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一项报告显示,三个阶段的碳排放比重分别为28%、1.0%和21.6%。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6%。如果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筑领域可以说是我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
住建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给排水并非以限制用水达到节水目的,而是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有效的降低用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无效消耗和浪费,以此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一、绿色建筑给排水新技术
1、节水节能设备
在同等水压情况下,卫生间安装瓷芯节水水龙头或充气水龙头可以有明显节水效果,最高能达到节约50%。除此之外还有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节水便器、节水淋浴器、节水型电器。
2、阀门和管件材料
尽量避免使用易生锈、漏水概率高的钢管材质阀门、管件,多选用一些新型的材料,比如,pp管或者不锈钢管等。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绿色建筑物排水时还要考虑竖直排水所产生的噪声,所以在选择排水管件时可以采用螺旋式消声管材,这样既能够达到防腐蚀效果,还有防火、降噪的功效。
3、控制超压水流
建筑给排水设计单位应当合理控制排水系统中的压力,对不同用水点的水压进行限制保证其低于0.2mpa,应当注意安装减压阀、减压孔板、节流塞等装置合理设计减压循环设备,控制建筑用水水压始终保持在限值范围内,提升资源浪费的可控率。
4、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①雨水收集利用
利用建筑周边地面及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存储,经处理后可以用于处理厕所、绿化、清洗车辆以及清扫路面等方面。在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经过层层净化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②中水回用
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对生活废水进行再处理,处理后水质能达到排放标准,将“废水”转化为“生活用水”,可以更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中水可用于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城市杂用等领域,一些优质的中水经过有效处理之后,甚至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二、绿色建筑给排水案例
1、富阳水上运动中心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是打造绿色为主色调的场馆,与山水相融;绿色技术,创新使用多项技术,增添环境效益。该建筑屋顶采用创新的“屋面固碳释氧”场景,好像是为场馆披上了一层魔法的被子,也是场馆内不需过多能耗即可达到“冬暖夏凉”效果的“秘密”。场馆屋顶屋面覆土面积共约2.4万平方米,不仅让整个场馆的绿化率达到了45%,还能固碳释氧、隔热保温、减轻雨水径流等。在花园地面鹅卵石之下,还隐藏着用作雨水循环系统的地下“毛细血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的初层过滤,水流往下渗,最后汇聚到雨水泵房中,通过一系列的过滤设施以后,雨水回收系统可将这些雨水资源化,用作场馆中庭、水系及喷泉、灌溉用水。经测算,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场馆每个月可节省35%的水能,约1000吨。
2、拱墅运河体育公园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是浙江省第一个获得体育场馆类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项目,也是浙江首座集体育馆、公园、运动场、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体育公园。她采用海绵城市设计,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池塘、沟渠等水系的同时,通过下凹式绿地、人工湖、场地透水地面等多项措施,能够实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公园内的人工湖湖岸设置了表流湿地和生物滞留带,能够对收集汇流的雨水进行自然过滤净化,既丰富了公园生物群落,也可以将蓄存下来的雨水用于公园绿化灌溉,以科技智慧与生物智慧相结合,让南馆北场间的“江湖”与自然相融,与科技相连。
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泵管阀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泵阀展)预登记现已正式开启。本届展会将于2023年6月5-7日登录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60,000平展示规模将汇聚威乐、安德里茨、ksb、戴博、代斯米、伯尔梅特、冠龙、添理仕等超1,200家优质品牌,集中展示泵、阀门、管道/管接件、智慧供水设备、排水设备、电机、执行机构、泵管阀配套设备、直饮水系统等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此外,展会同期也将举办流体创新颁奖、给排水设计师大会、高品质饮用水论坛、新品发布会等现场会议,助您拓展业务范围,了解行业新品、技术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