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2个省(自治区、市辖区)发布了《供水价格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或转发文件,并发布通知,提出具体意见,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此外,北京、江苏、陕西、湖北等地细则,并公开征求意见,但尚未正式发布。让我们来看看当地细则的一些集中和详细的内容:
监管周期设定不超过5年
根据《管理办法》,城市供水价格控制周期原则上为3年。建立供水价格与供水价格等上下游联动机制的,可以适当增加控制周期。大多数地区将建立供水价格和供水价格等上下游联动机制,控制周期延长至5年或不超过5年。
还有一些地区确定了长期未调价的地区的调价时间。比如江西要求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调整城市供水价格3年以上的市县,及时启动价格调整机制,原则上需要在2023年底前完成计算调整;福建要求截至2021年5年以上未调整水价的地区及时启动水价调整机制,2022年底前完成计算需要调整水价的;广西要求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未调整城市供水价格5年以上的市县,及时启动价格调整机制,原则上需要在2023年底前完成计算调整。
供水服务质量与股权资本收益率挂钩
河南提到,经营者供水服务质量较上一个价格控制周期有明显提高或降低的,可以适当提高或降低其股权资本收益率。湖南省还将供水服务质量与股权资本收益率有关,具体表现为:为鼓励供水公司提高供水服务质量,地方政府可以在批准供水价格时将股权资本收益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与企业供水服务质量评价挂钩。在价格控制周期内,考核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单项指标每减少一个百分点扣除一个千分点;考核标准达到标准前提下,单项指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增加一个千分点;与考核挂钩的高低值限于一个百分点,在一个百分点以内按实际核准。考核资料与供水价格核准资料一并提交。无考核资料的,视为考核最低值,扣除与考核挂钩的股权资本收益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管理办法》“鼓励地方政府鼓励供水公司提高供水服务质量。经批准的供水价格应充分考虑供水服务的质量因素,以水质标准、用水保证、投诉处理确定供水公司合理收入的关键因素”但如何评价供水公司的供水服务质量,如何将服务质量与合理收益挂钩,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三类水的价格比进一步提高
不同地区的水源丰富程度不同,因此对三类水价的比价要求也不同,但可以看出,三类水的价格比正在逐步提高。例如,河南要求非居民用水,特行业用水价格比例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缺水地区原则上不少于1:3;河北省要求特殊用水价格按非居民用水价格的5至10倍制定;湖南要求居民生活用水和非居民用水。原则上,特殊用水价格的比价指数不得低于1:1.5:4;江西要求三类用水的合理比价关系为1:1.3-1.8:5-8,具体比价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
季节性水价上下浮动幅度
根据《管理办法》,以旅游业为主或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的地区可以实行季节性水价。枯水期价格较高,丰水期价格较低。河南要求季节性水价原则上涨不超过20%,跌幅不超过10%;湖南提到枯水期价格较高,原则上涨幅不超过供水价格的20%,跌幅不超过供水价格的20%;河北要求旅游业或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的地区实行季节性水价,旺季水价涨幅不超过正常水价的1倍。
执行居民价格的合表客户和非居民客户
《管理办法》要求供水价格按照不低于第一阶梯的价格确定具体计价方法在各地细则中详细说明:河南要求合表居民和执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非居民客户,水价标准按照经营者上一年度居民用水供应第一、第二阶梯加权平均价格水平确定;广西规定,未实行抄表到户的合表居民和执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非居民客户的供水价格,可为第一阶梯价格的1.05倍;河北要求未实现抄表到户的合表客户实行第一阶梯价格,实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非居民客户,在第一阶梯基本水价的基础上,用水价格上涨10%。
部分限值调整监管方法
大部分地区只出台了与《管理办法》有关的细则或通知,只有少数地区同时细化了《监理办法》的部分规定。如安徽将定员标准上限调整为13人/万立方米(日生产能力),自用水上限调整为设计水量的5%;河南要求固体残值率一般按3%确定。
进一步明确维修费上限审计计算基数范围
e20供水研究中心组织研讨沙龙与同行讨论水价问题(相关阅读:快来观看!27家供水公司在线讨论了新的供水价格政策)“最高维修费原则上不得超过与供水业务有关的固定资产原值的2%”这个规定有些疑惑,我觉得里面提到的“固定资产原值”是否包括不属于供水公司但由供水企业管理和维护的固定资金。在这方面,河南和安徽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即,“原则上,最高维修费用不得超过与城市供水业务相关的固定资产原值(含经营者按规定维护的客户资产)的2%”和“建筑区划红线按规定移交给城市供水企业管理的供水设施,运行维护费用计入城市供水成本,固定资产原值计入维护费上限审计计算基数范围”一方面,这种表达更好地解释和确定了《监审办法》中的相关内容,也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