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沉池在强调除磷脱氮的新建污水厂使用越来越少了,原因是初沉池能够去除一部分的cod和bod,但是对总氮的去除不明显,特别是通过沉淀后去除的bod,在后期的反硝化反应中可能会导致碳源缺乏,造成碳源补充,增加了运行成本。因此很多现行强调除磷脱氮的污水厂都不再设计初沉池,但是在一些建厂较早的的污水厂,仍有初沉池作为预处理的一部分运行,这一周就和大家探讨初沉池的运行管理细节内容。
初沉池设置在沉砂池后端,主要功能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无机杂质,通过在初沉池中相对静止的环境中,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就会沉淀下来,通过初沉池的刮泥设备将其排入到污泥管道进入到污泥储池,和后续阶段剩余污泥一起进行脱水处理。在生活污水厂中,设计初沉池的理想参数,对bod的去除能达到20%,对固体杂质、油脂等可去除50%。良好的去除效果一方面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了低无机物的进水水水源,另一方面也带了运行中的问题,初沉池的排泥问题。
由于初沉池是污水经过粗细格栅、沉砂池的去除后就进入的处理构筑物,污水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未进行,此时污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营养元素、油脂、各种杂质等都均匀的混杂在一起,进入到初沉池以后,这些混杂在一起的污染物质随着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下来,造成初沉污泥的复杂性,特别是沉淀污泥主要成分是进水中的无机颗粒及附着的有机杂质等,这样就造成了初沉污泥的密度大,沉淀到底部后密实度好,也就是说流动性差。在一些雨污合流的风沙较大的北方地区,夏季雨季到来后,地面表层的风沙被雨水带进污水厂,沉淀到初沉池内,这部分泥沙比重大,很容易将初沉池的排泥管道堵塞,造成初沉池的排泥不畅,给运行人员带来较大的运行问题。
在运行中,还有一种工况,那就是剩余活性污泥的系统循环,这对对初沉池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对整个工艺也造成较大的改变。较多数的污水厂污泥设计沿用的设计进水指标与实际进水指标有较大差异,造成污泥脱水的处置能力低于实际污水的污泥产量,造成污泥储池的污泥得不到及时处置,还有一些活性污泥的异常工况,比如活性污泥膨胀等。得不到及时脱水处置的和膨胀的污泥会从污泥储池内溢流到厂区污水井内,最终汇流到粗格栅的集水井,再通过提升泵进入到初沉池内。污水原水中的无机颗粒混合了活性污泥以后,增强了沉淀性能,同时也对原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也进行了去除。这种活性污泥和原污水的混流沉淀产物的污泥量更大,相当于把一部分剩余污泥通过初沉池再次沉淀后再输送到污泥储池,这样更加大了初沉池的排泥负荷,导致初沉池的运行压力不断增大,直接的后果就是初沉池排泥管路经常堵塞。
初沉池污泥密实度大,污泥以无机物居多,在运行中对刮泥设备的损坏也比较严重,初沉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无论平流、竖流、辐流、斜板等形式,都需要通过排泥设备从池底将初沉污泥刮到中心污泥筒或者直接提升起来。初沉污泥无机含量高,对设备的磨损明显高于二沉池活性污泥的污泥设备,初沉池日常的检修维护量也相应很高。
结合初沉池的运行情况,对初沉池的日常就要从这些方面出发进行细节上的管理。
1、定期巡检。巡检是污水厂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定期巡检可以及时发现初沉池的运行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比如巡检中观察初沉池表面的气泡逸出的多少,可以粗略判断初沉池底部淤泥量的多少(这是由于初沉池底部沉积的无机泥沙夹裹的有机物厌氧反应释放甲烷、硫化氢等气体);巡检中观察初沉池出水有无带剩余污泥的情况,剩余污泥进入系统循环以后,严重时会造成初沉池出水带有活性污泥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污泥脱水车间对剩余污泥加大处理,否则这部分剩余污泥通过初沉池出水再次进入到生化池,完全没有实现剩余污泥的排放作用。
2、定期排泥,根据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初沉池排泥。初沉池排泥要频繁及时,因为初沉污泥无机成分高的特性,排泥周期过长,容易造成底部污泥斗内的初沉污泥严重压实,最终堵塞排泥管路,损坏刮吸泥设备等;污泥较为集中在污泥斗的底部,每次排泥在几分钟内就可排完底部淤泥,剩余时间可能都是初沉污水,一般可根据实际观测情况,排泥结束后再保持排泥开启3~5分钟,冲洗排泥管路,以免堵塞。
3、及时清理。对于初沉池排渣口,要及时清理,保持排渣的畅通,特别是底部的渣水分离井,要保持渣井内的浮渣第一时间得到清理,以免堵塞排渣管路,造成初沉池池面的跑渣情况,冬季还有可能会将排渣管冻结、冻裂。
4、合理整改。针对初沉池排泥管路经常堵塞的情况,要在排泥管路上焊接反冲洗管路,利用高压冲洗水及时冲洗排泥管路,保持排泥管路的通畅。
5、工艺调整。由于除磷脱氮的要求,初沉池去除的碳源较多,特别是去除的一部分易降解的碳源,正是除磷脱氮的反应中特别需求的,因此在设计具有初沉池的污水厂,可以根据实际的工艺路线选择单条池体运行,或者完全超越运行。当然要和当地环保部门及时沟通,说明具体原因和实际运行工况,达成共识,避免因沟通不到位,收到擅自停运环保设施的处罚。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